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志愿 · 正文

实践志愿

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简报(红歌)
来源: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7日

目 录

活动快讯

材料与化工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学子开展红色调研,助力美丽塔卧

青春律动泉塘,支教传递梦想

管理学院——湖南工程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参观孔石泉将军陈列室,慰问敬老院红军老战士

红色光辉照韶山,红色精神永相传——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学子寻访毛主席纪念园

电气信息学院——曙光安居共创卫,全民同心来防艾

外国语学院——牵手特色产业推广花石品牌

纺织服装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宣讲垃圾分类政策

 

 

实践心得(则)

传承红色精神,牢记青年使命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三湘

实践心得

 

u活动快讯

湖南工程学院学子开展红色调研,助力美丽塔卧

塔卧镇是历史文化重镇,也是湘西的百将摇篮、红色圣地,为了深入了解当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现状,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情系永顺 科教筑梦”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红色调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可以为当地镇政府提供一份针对旅游业开发的可行性改进方案,为构建美丽塔卧、促进塔卧可协调发展献计献策。

团队成员出发前往调研

当天下午,两个调研小组分头行动,每位成员们满怀热情与信心,去往不同的人流区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在与居民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当地革命历史与特色风土人情,在与游客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认识,以及他们对红色旅游开发的独特见解。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志愿者们都略显拘谨害怕被拒绝,害怕被误解。在分发调查问卷过程中,当地商铺的居民边接过表,边热情地招待着。他们暖心的鼓励、亲切的眼神,让志愿者们对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充满信心。在遇到患有眼疾或不识字的居民时,志愿者们一字一句的解释每个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在遇到语言沟通障碍时,志愿者们积极寻求对策,尽力收集每一位走访者的意见。偶尔遇到无情的拒绝,也绝不气馁,重拾心情,再次出发。一份份调查问卷,一次次用心交流,慢慢拉近志愿者们与塔卧的距离。因为塔卧,志愿者们无畏前行;因为志愿者们,塔卧增添一丝热闹。

开始调研

游客们在塔卧的旅程一般从感受八百年的土司文化以及民族风情开始,到省委旧址,最后在省军区旧址学习红色文化结束。在走访过程中,游客和居民均表示,目前塔卧存在的问题有旅游资源开发度不够、景点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红色文化重视度不够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塔卧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志愿者积极与居民沟通

小组成员们在经过一天的走访后,看到塔卧的山清水秀,欣赏到土家山歌的古朴,感受到当地居民的淳朴。接下来,志愿者们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翻阅当地资料,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对塔卧镇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整理出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希望能为塔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志愿者与当地居民的合影

(文/沈静雯;摄影/沈静雯钟佳豪陈宇峰)

青春律动泉塘,支教传递梦想

7月8日,湖南工程学院“情系泉塘,汇聚青春正能量”社会实践团在湘乡市泉塘镇热火朝天地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当地实际情况,为当地农产品免费设计一系列颇具美感与特色的包装。在深入基层充分了解当地自然条件以及市场规律的同时,实践团还积极开展义务支教、实地调研以及政策宣讲等活动,并在泉塘镇湖山村村委会的会议室为当地数十名孩子搭建了一个临时课堂。

孩子们最初见到陌生人显露的羞怯,都在实践团成员的热情感染下瞬间烟消云散了。在实践团成员们的耐心教导下,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利用手工课和实验课创造出一个个美丽的作品——叶脉书签、千纸鹤、手工砂画……实践团还根据孩子们的年龄阶段设置了安全教育课以及医疗卫生课,利用讲解播放PPT和教育动画片等方式进行教授,并在讲解完毕后鼓励孩子们进行知识回顾答题,实践团还在支教过程中安排了作业辅导课,一对一地给一些孩子进行文化知识辅导。

在数天的支教活动结束后,实践团还为孩子们组织了毕业典礼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讲会。在典礼上,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送出了事先准备的爱心礼物,并鼓励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好好学习、积极表现。活动中还进行了实践团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和红色宣讲,成员们在支教班学生和许多村民的注目之下对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或时政热点进行讲解。

“理想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我们这一代要树立远大理想,你们知道理想是什么吗?”主持人问道。

“理想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争抢着回答。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践团成员们本着奉献精神和湖工学子“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为泉塘镇进行义务支教,虽然只有短短数日,却也让他们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本来以为我们是去给他们送礼物的,没想到最后却成了我们收获这样一份大礼。”实践团成员不无感叹道。

(文/蒋伟豪 曹湘;摄影/蒋伟豪 蒋霓叶 曹湘)

湖南工程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参观孔石泉将军陈列室,慰问敬老院红军老战士

7月12日上午,为全面地调查了解浏阳市红色旅游资源,湖南工程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再赴竹联村,展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活动。通过采访村民,参观孔石泉将军陈列室,慰问官渡敬老院老人,拜访红军老战士,了解官渡镇竹联村的红色文化。

孔石泉将军陈列室前合影

实践团指导老师罗荃带领实践团队员们走向孔石泉将军陈列室,路边的石碑上,记载了党的光辉历程。再往前走,一座泥砖的平房映入眼帘,朴实而又清幽,却是开国中将孔石泉的诞生之地,使队员们不由心生敬意,站在展示馆前,一起庄严肃穆的鞠躬敬礼,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勤劳勇敢的革命人士为建立新中国而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了这些革命先烈的付出,才带来人们现如今的繁华盛世。

中午,实践团队员们前往官渡镇敬老院,拜访敬老院里的红军老战士。虽然天气炎热,但队员们仍然热情不减,邀请老人们观看实践团队员们准备的节目。有些老人行动不便,队员们便主动搀扶。实践团队员们一起合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强军战歌》、《打靶归来》、《十送红军》、《红星闪闪》等红歌,老人们也开心地拍打起节奏,和歌而唱。随后队员们与老人们面对面聊天慰问。老人们的欢笑声与队员们的交谈声融成一片,现场氛围其乐融融。

实践团与红军老战士交流照片

实践团了解到一位现已八十七岁的红军老战士,他现场讲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靠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最后,实践团队员们伴着欢歌笑语,在留恋不舍中离开敬老院。

实践团于敬老院前大合照

实践团慰问红军老战士,既是重温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也是一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通过聆听老红军、老八路和老一辈同志们的革命事迹,接受灵魂洗礼,更能坚定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加强学习,为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精神而努力奋斗。

(文/刘鑫鑫;摄影/黄美君)

红色光辉照韶山,红色精神永相——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学子寻访毛主席纪念园

7月12日上午8:00,当天空飘洒着蒙蒙细雨之时,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践团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踏上了毛主席纪念园寻访之路,开始了今天的探访学习之旅。

位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毛泽东纪念园,是根据毛主席革命生涯中各个重要时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主席一生中主要革命纪念地的景点景物重塑于纪念园内,记载主席半个世纪的光辉战斗历程。实践团成员们将沿着毛主席的革命道路,去领略了毛主席光辉的革命历程。

由纪念园南门进入景区,当成员们穿过一座座巍峨雄壮的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代表着伟人毛泽东的民族之魂的长城古垒。在领略完伟人风采之后,来到园中党史陈列馆。传统的庙堂式建筑,白色粉墙,琉璃青瓦,雄伟高堂,这是队员们对党史陈列馆建筑的第一印象。进入陈列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左侧的“韶山五杰”雕塑。当看到雕塑时,实践团指导老师徐粤宇为大家讲述了“韶山五杰”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故事。同学们在学习到烈士英雄为了革命事业宁死不屈的情节时,眼角不禁泛起泪花,心中想到这是要有多么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这般伟大。实践团队的成员从党史陈列馆学习到了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的韶山精神。

然后实践团来到了“南湖游船”这一红色景点,了解到就是这样一艘革命的游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而领导了人民得到了真正的解放。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茅坪八角楼。茅坪八角楼处于一个山坡上,由于楼上的小阁楼里有一个八角形天窗,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八角楼。八角楼是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主席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红色著作。

在纪念园内,队员们还看到了为纪念红军战士在黄洋界依托险峻的山势,和当地群众一起将进犯革命根据地的数倍敌人击溃的黄洋界纪念碑。队员们仔细阅读着纪念碑上镌刻的毛主席歌颂保卫战胜利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感受着保卫战胜利主席的喜悦之情。最后,队员们集体来到了遵义会议旧址。旧址内重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居住的房间布置,房间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而正是在这样平凡的条件下,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至此,寻访毛主席纪念园之行就结束了。通过毛泽东纪念园之行,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从中发掘了毛主席革命时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隐含的红色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文/王程 杨烽;图/陈煜伦 钟泽雄 刘慧)

曙光安居共创卫,全民同心来防艾

7月11日上午,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湘潭市岳塘区建设路街道曙光社区,与社区居民一起开展“曙光安居共创卫,全民同心来防艾”主题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防艾宣传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对防艾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积极配合湘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卫生建设和优化生态与居住环境。

赴曙光社区做防艾知识主题讲座宣传合照

召开专题讲座,学习防艾知识

活动开始,志愿者张婷婷以PPT的方式给居民详细地讲解相关知识。她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艾滋病等。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消除大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紧接着,志愿者们为社区青少年系上红丝带,发放防艾宣传资料,增强大家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

赴曙光社区做防艾知识讲座宣传,并为小朋友们送去书籍

举行主题宣讲,助力湘潭市“创卫”

“防艾”讲座结束后,进行“创卫”主题宣讲。“请问湿了的餐巾纸属于哪一类垃圾呢?”志愿者通过现场提问,点燃了现场听众的参与热情。“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大家积极举手互动回答,活动氛围热烈高涨。

接下来,志愿者为听众耐心地讲解“创卫”内容。通过“创卫倡议书”、“创卫在湘潭”、“创卫在曙光”三个方面,志愿者通过实际案例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树立文明礼貌良好形象,共同打造整洁优美、和谐文明的美丽社区。

开展井盖涂鸦,传递青春正能量

为了美化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助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共同绘制创意井盖涂鸦。

赴曙光社区开展防艾井盖涂鸦,传递青春正能量

社区的街道上,原本一个个的黝黑单调的井盖消失了,志愿者用五颜六色的颜料为井盖披上盛装,通过创意活泼的图案来传播青春正能量,引得来往的居民们驻足观看且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系列活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的防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掀起社区居民“创卫”热潮,营造“全民参与创卫”的氛围,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了青年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侯新楠;摄影/梁艳 严立波)

牵手特色产业推广花石品牌

为更好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2019年7月11日早上8:30,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花石镇荷花基地、罗汉山景区、湘莲加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了了花石镇的特色产业规划以及发展状况。

池塘中的荷花

花石镇以“湘莲文化”为基础,围绕湘莲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花石湘莲产业品牌,完善小镇基础设施,同时发展体验式旅游,让“山”“水”“莲”这三大主题成为花石旅游的特色,开展出一条颇具亮点的特色小镇之路。

加工机器

实践团队对荷花基地、罗汉山景区、湘莲加工市场进行了调研。荷花基地里,荷花随风摇曳,美不胜收。据悉,花石镇是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贸易中心,采用由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的方式,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合作模式,打造了具有一定规模化的莲文化观光景区。与花石镇荷花基地紧邻的是罗汉山景区,山体全由“红砂石”构成,罗汉山历史悠久,山体奇特壮观,是花石县难得的一处自然美景。花石镇的湘莲品质高、产量大,实践团队对湘莲加工市场进行了走访,厂房内,一袋袋装好的莲子正整齐地摆放在仓库里,机器正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经过机器去壳、人工挑选、磨皮、去芯等步骤,最终成为了我们最常见的白莲。目前,花石镇湘莲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从事湘莲加工的人员近2万人,专业经营人员6000多人,年产值达32亿元,年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湘莲产业对花石镇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工挑选

花石镇立足特产品牌,整合其他文化资源,在挖掘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小镇品牌。

(文/宁煜涛;摄影/宁涛)

纺织服装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宣讲垃圾分类政策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7月11日,纺织服装学院 “三下乡”实践团,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宣讲新垃圾分类政策,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自力、学办主任唐星星、指导老师黄镜燕带领实践团在霞峰村开展下户宣讲活动。

实践团兵分三路,挨户询问霞峰村垃圾处理现状、村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以及村民对垃圾分类新政策接受度,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实践团成员也为村民宣讲垃圾分类新政策,教村民如何分辨垃圾种类,以及如何处理垃圾。通过入户走访,实践团了解到,在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前,村民大多在家门口统一筑造垃圾池,来焚烧垃圾,无垃圾分类处理,对环境污染严重。执行垃圾分类政策后,霞峰村中部分组组委会出资为每户村民购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还设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监督员。村民只需将分类后的垃圾放置到相应垃圾桶,由垃圾处理厂一周处理一次,但也有部分村户表示不能理解并且不愿执行垃圾分类。

走访过程中,实践团从村民口中得知霞峰村的广播站会每天按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以此提升村民意识。但大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存在盲点,对新政策中的干、湿垃圾并无了解。因此,实践团成员为村民科普了最新垃圾分类政策中有关干、湿垃圾分类的知识,给村民带去了最新垃圾分类政策的相关资讯,推动最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

“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理论。”实践团通过一天的宣讲实践,为乡村建设奉献了一份鲜活的力量,不仅提高了实践团成员的实践能力,更使这次美丽中国“三下乡”实践活动更有意义。

实践团对村民宣传讲垃圾分类政策

垃圾分类前村民在垃圾池焚烧垃圾

(文/安雯 熊佳丽唐海哲;摄影/袁晖翔)

 

 

【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社区生活奉献温暖爱心】

7月11日,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湖南省湘潭市盘龙社区。实践团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深入盘龙社区,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为老年公寓和幼儿园的老人孩子们送去温暖。

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实践团在盘龙社区进行合照留念

实践团成员于早上八点半在湖南工程学院校门口集合,步行到盘龙社区。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了盘龙社区一些基本情况,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卫生打扫、拍摄环保视频、在街边发放环保宣传单等活动。

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实践团与盘龙社区老年公寓的爷爷奶奶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主要询问了他们一些生活问题,还帮助他们打扫了公寓卫生。实践团成员还为盘龙社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送去了温暖。据幼儿园园长所说,这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孩子们都比较缺乏父母的关爱。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还给孩子们准备了小礼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实践团在老年公寓合影留念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社区生活,了解人们在社区生活的真实状态,增加了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了成员们的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的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他们成为充满爱心,奉献温暖的社会好青年。

(文/郑聪;摄影/王子菲)

u实践心得

传承红色精神,牢记青年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的中国,经济、科研、教育、文化都已经处于世界先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目标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今天上午,我们的团队来到了毛泽东纪念园。毛泽东纪念园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毛泽东故居斜对面500米处,占地370余亩。该园选取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各个重要时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按缩小比例建造,分清塘村色、南湖航影、索桥金秋、纪念堂以及综合游乐区五大景区。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最大的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景区有两个入口,即南门与东门,南门由毛泽东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过关公桥,跨韶河,绕韶山嘴,在桥与嘴之间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导游人北去,这非常符合当年毛泽东由南北上的征程。在布置上,依山就势,将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工作和战斗过的主要革命圣地尽收其中,人们游园一次,犹如亲历一次中国革命的征程。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是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园。园内游道纵横交错,路面平整舒适,建有地下通道,曲径通幽,令人出神入化。园内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绿化别具匠心,奇花异草达128种,四季如春。加上山势起伏,峡谷幽深,峰峦对峙,水秀山青,令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和刘河伯一起选择了红军当年长征发生的著名战役之一的“飞夺泸定桥”中的铁索桥来作为我们今天的红色文化宣传点。在这里,我们遇到了非常多慕名而来的旅客,我们两个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来为他们解说关于当年红军度过铁索桥时的故事。其中让我映像最为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他的家其实就在真正的铁索桥不远处,他自己本身对铁索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但还是很耐心的在铁索上听完了我们讲的“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并且还为我们补充了一些我们没有提到的细节,就在我们为自己的“班门弄斧”汗颜时,那个叔叔一直在鼓励我们,说他真的很高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去了解当年的长征历史,并且去宣扬长征精神,看到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他真的感到很欣慰。希望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当时听到这些话真的超级感动,顿时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内心瞬间充满了能量。

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主人。沿着前辈确立并指引的正确方向,传承红色基因,去建设我们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国青少年的使命。

应用技术学院周金龙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三湘

今天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五天了,实践团队来到了花石镇荷花基地,欣赏莲花的美丽和销售的近况。

很多人都知道,湖南省湘潭市因为盛产湘莲,故得别称“莲城”。而这个叫花石的小镇,是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基地。在我们到达荷花基地时,这里还没有商业气息,没有游道、凉亭、游览车,只有接天舒展的莲叶与错落绽放的荷花,还有白色的鹭鸟远远地安静飞起,盘旋几圈又没入荷间。现在的湘潭,荷花园里已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如诗如画,特别漂亮。

随着实践团队的步伐,我们来到了罗汉山,罗汉山位于湘潭县花石镇,山体全由“红砂石”构成。罗汉山历史悠久,山体奇特壮观,是我县难得的一处自然“美迹”。罗汉山位于湘潭县花石镇南部,距湘潭市区55公里,有石山峰17座。各山体一字排开,互相连接,耸立在汉城桥侧,人们称它为“十八罗汉”,罗汉山以此得名。罗汉山山壁陡峭如削,众山中,高者约200米,低者约100米,石呈棕红色,人称“红砂石”,有的石中含小石粒,人称“癞子石”。山上遍生藓苔。左山峰有雷祖殿,建于明代,内置雷祖神像。美景历历在目,步换景移,赏心悦目。如果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一块巧石就是一处景点,一个故事。神奇的大自然塑造出了许多人力所不能及的奇妙景观,可谓是天工巧匠。有的像古代神话中的传奇角色,有的像活灵活现的动物,诸如此类,令人拍案叫奇,引来唏嘘一片。

徒步路上,鸟语花香醉人心,大家在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着美好的情谊,虽然烈日当空,但大家饱览了夏日的自然美景,呼吸着久违的清新空气,一种“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油然而生。

外国语学院宁煜涛

实践心得

有别于前两天一直在乡镇里进行有关耕地污染和休耕政策的问卷调查,今天湖南工程学院经管联合三下乡团队来到了盘龙社区,去了社区内的敬老院,看望了老人们,也去了社区内的幼儿园,一同与小朋友们玩耍、最后还对社区进行了义扫;

早上太阳微微从云中露出来时,我们集合步行到了盘龙社区,路上经过社区内的敬老院时,看着爷爷奶奶们都从房间内走出来,或扶着轮椅在活动腿脚、或坐在轮椅上晒着晨曦中微暖的阳光、或与自己的老朋友手牵着手聊天……目光所及之处,每个老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如孩童般纯真的笑脸,如果你亲眼见到这个画面,你会觉得自己的周围都环绕着浓浓的爱意,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但是我相信,但凡见过这种画面的人一定会对未来充满期待,一定会与我一样感同身受:原来世界美好如初。

到了盘龙社区居委会后,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秉承着要为湘潭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贡献一份“湖工力量”的信念,带队老师与居委会负责人协商要让我们上午进行义务劳动,随后便将我们分成了三组:义务扫街组、街道整治组、墙体粉刷组,而我有幸被分到了义务打扫街道组。

分组完成、各组领取了自己的工具后,三组人马在居委会门口分开,带领我们组进行义务劳动的是居委会的潘主任,一路上,潘主任悉心带着我们清理了街道死角处的烟头和槟郎渣。今天的天气不似前两日凉爽,有些许的炎热,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清扫宝塔街道的热情。期间,我们还遇到了同在清扫的环卫工人,看着他们顶着骄阳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哪怕累了也只是十分接地气的坐在街道台阶上稍作休息,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为之动容;这些人这些事不就是构建“中国梦”的基石吗?所谓:只要13亿中国人,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建筑一个最好的中国。这些基层社会劳动者如环卫工人们、也如潘主任不就是在践行这句话吗?也许是心有灵犀都想到了这,我们干劲更足,原来有些死角里难以取出的垃圾我们都会选择忽视,但现在,用手扣、捡、拽,用扫帚怼、戳、扒,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都用来对付死角垃圾。清扫街道原本的目的是为湘潭创建卫生城市助力,但这个过程中我却收获了更多。

下午我们分两组去敬老院和幼儿园,我有幸分去了早上经过的敬老院,带着开心和期待的心情我踏进了那里。进去后,我才知道,其实这里的老人家并不全是我所看到的那样都是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他们有些是儿女忙于工作,而根本无暇顾及的;他们被自己的子女长年放在敬老院不管不顾……就如我在被带去分配给我照看老人的路上,被一位奶奶抓住了手,奶奶一直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同时眼泪在不断地掉落,那一瞬间,我有些不知所措……负责人见到这种情形临时做出了变动,于是我一直陪着这位奶奶。后来,奶奶的专职陪护悄悄地跟我说,奶奶是以为我是她的女儿,她女儿将奶奶放在敬老院已经三年了,每个月只是寄来不菲的钱财和物品,但是三年了一直没来看过奶奶,就连过年,奶奶也是在敬老院与院里的其他老人过的。听完陪护的解释,我心中五味杂陈,虽然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我还是想呼吁社会上每一个父母健在的子女们,多陪陪父母、多关心关心家中的老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陪着你长大,只希望你也能陪着他们慢慢变老,他们或许不缺钱也不缺物,只希望你能好好陪陪他们,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今天的实践活动,对我的感触都很深,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这就是对盛世中国最好的回馈。

经济管理学院洪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