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南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特邀86岁高龄的韶山灌区建设功臣曾纪鑫、戴冬桂两位老人担任“银发讲师”,为青年学子深情讲述灌区建设的峥嵘岁月,解码历久弥新的“韶灌精神”。
本次实践活动是学院深化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在陈列馆内,白发苍苍的建设者与学院青年学子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曾纪鑫老人作为灌区建设的亲历者和建成后的管理者,深情回溯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万建设大军响应“勒紧裤腰带也要大兴水利”号召,在技术匮乏、物资短缺的条件下,依靠集体智慧和“三高一低”的铮铮誓言,肩挑手扛、战天斗地,克服复杂地质难题与工程瓶颈,最终建成这条流淌六十载、惠泽百万亩良田的“幸福渠”的壮阔历程。他强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是“韶灌人”的灵魂,滋养了一代代守护者,确保了湘中大地水旱无忧,并赋予灌区供水、发电、养殖、生态涵养等多重生机。
戴冬桂老人,这位当年毅然投身建设的“铁姑娘”,则向学子们打开了青春记忆的闸门。她动情讲述了自己十八岁时“推迟婚约,响应号召”的抉择,分享了在工地上以坚定信念为支撑,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在无机械化条件下肩挑手挖,甚至在高温酷暑中“歌声伴劳动”的乐观情怀。她特别回忆了建设者们为确保工程质量,在砌筑涵洞时一丝不苟“手工洗沙”的细节,这份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未来工程师们。戴冬桂寄语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传承好这份精神财富,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此次韶山灌区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卓越工程师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重大工程实践基地的合作,引导青年学子在祖国大地上读懂中国精神、锤炼过硬本领,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韶灌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工程师手中薪火相传,绽放新的时代。

(审核:梁桥 涂璐 周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