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由湖工青团精心策划的
卓越大讲堂之成长讲坛主题团课
现已正式开课啦!
本期团课由经济学院团总支书记
刘佳馨老师讲授
今天她为大家带来的团课主题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深沉而坚定的话语,振奋着广大青年,揭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希望团员和青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中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
中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批判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一种社会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树立什么样的远大理想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第一,青年应该树立对党忠诚、胸有家国情怀、寻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对新时代好青年首要的政治理想要求;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民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中国青年最根本的社会理想;天下大同既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内蕴于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彰显中国青年的世界理想。广大青年要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厚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第二,青年应该树立与中国梦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纵观当下,我们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毋庸置疑,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于此,每个青年应当树立与中国梦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励志勤学、刻苦磨练,努力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第三,青年应该树立起“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青年要树立起“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服务人民的事业中去。要时刻不忘,我们是从人民中来,也必将回到人民中去,要时刻鞭策自己学知识、长本领、修品德,时刻准备着把青春与热血献给人民,争做始终不负人民的栋梁之才。乐于奉献、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年必备的精神品格,其实质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广大青年应该在工作、生活中乐于奉献,有更高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养成奉献习惯,做到乐于奉献、甘于奉献、勇于奉献。青年应该树立富有进取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理想信念。进取精神是青年一代成长的重要精神状态,青年要在其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青年一代的进取是一种坚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目标的奋进。实干精神是青年成才之“本”。新时代赋予青年新的使命,年轻一代履行使命需要实干精神。创新精神是由多种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其行为方式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理想的正确方向。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到“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建设浪潮,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奋斗誓言,百年来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理想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信仰和目标。对于个人而言,远大的理想会使自己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有个人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才会有动力,有动力理想才会实现。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政党更具先进品质,一个有崇高追求的政党更显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的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就是有远大理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崇高使命而奋斗的世界大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远大理想引导青年的成长,指导青年的实践,激励青年奋斗前进。
青年学生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以正确的理想作为人生的引导,可以让青年人生之帆向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航行。
视频讲述毛泽东同志初期奋斗的历程。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青少年时代起就产生了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远大理想带有朴素性质和浪漫色彩,引导着先进青年走向追求马克思、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同志曾教导说:“青年啊,你们面临活动开始之前,应该定方向,譬如航海运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才能有达到那个目的地的一天,若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批杰出的共产党人,这就是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有的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的很早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早期成员。他们从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共产党人一开始,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全身心投入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他们对理想的炽热的追求促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直至走向马克思主义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可见,远大理想可以在思想上引导青年成长和前进。
2.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支撑前进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1920年的春夜,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一个小伙子正在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当妈妈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他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当时正在翻译的就是《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视频里所播放的内容就是红军长征。长征把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走出历史的一个新天地。长征的成功在于当时的共产党人具有坚定的远大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战胜强大敌人的精神动力,也是他们不畏艰苦困难,克服种种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长征精神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既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征精神其它内容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贯穿长征精神其它内容的灵魂,可以说是长征精神的核心。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红军长征途中,国民党蒋介石纠集上百万军队进行围追堵截,企图置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于死地。红军处于无根据地作战的困境,面临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地下敌人重兵围追堵截。在军事斗争失利、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并没有被征服、吓倒,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鏖战独树镇、伏击袁家沟口、激战嘉陵江、苦战百丈关、转战乌蒙山、抢夺普渡河,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次,表现了红军不怕牺牲、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终于打退了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据统计,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有430多名,其中有邓萍、吴焕先、罗南辉等军以上干部10余名。湘江战役中,担任掩护任务的红军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陷入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之中。5000多名指战员英勇拼杀,浴血奋战,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血染湘江。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撑前进的精神支柱。长征途中,红军广大指战员不仅要突破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征服和战胜来自大自然的各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种种磨难。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红军战士刘志海冻死在雪山上,但他临死前还从雪里高举起一只手,紧握着党证和向党交纳的最后的党费-一块银元,表现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红军指战员就是凭着这种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红军翻过雪山后进入水草地。许多红军指战员牺牲在草地上,有的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因陷入泥潭而失去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于征服种种困难,走出了渺无人烟的茫茫水草地。正是由于有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指战员以常人不可想象的勇气和毅力,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次人力与天力的较量,并征服了大自然。
是什么力量在激励、推动他们?是远大理想的磅礴力量,这种理想信念的力量,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红军指战员们凭着永远跟共产党走、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怀着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远大理想,创造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