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百年党史 · 正文

百年党史

百年党史天天见 第二百九十三期
来源: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9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 特别推出“党史天天学”栏目,展现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起来学习!

   党史上的今天

   1935年

   1月19日 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根据敌情的不断变化,毛泽东等采取高度灵活的运动战方针。1月29日,红军经土城、猿猴场(今元厚)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2月18日至21日,又挥师东进,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28日晨,红军重入遵义,歼敌二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河,再次入川。随后,又出敌不意地于3月21日至22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四渡赤水河。接着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并乘云南敌军增援贵阳之际,直插云南,威逼昆明。然后红军又朝西北方向急进,于5月初巧渡金沙江,完全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1974年

   1月19日至2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对南越西贡当局军队的武装进攻进行自卫反击作战,胜利保卫了西沙群岛领土。

   2000年

   1月19日至22日 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会议议题是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决策和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历史瞬间

   ◆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根据敌情的不断变化,毛泽东等采取高度灵活的运动战方针,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图为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1950年1月19日,彭德怀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来到深圳皇岗口岸,深情地眺望对岸的香港。

   先锋人物

唐祖宣: 心头最重是患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唐祖宣,1942年3月出生,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中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获河南中医事业终身贡献奖。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2019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你是想当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学术上有突破、能造福患者的‘大医生’,还是背背‘汤头歌’、学点药性、混口饭吃的‘小医生’?”

   “我要当‘大医生’!”

   60多年过去,唐祖宣依然记得当年和师父周连三的对话,“我能学医很不容易,当年立下的志向更不能忘!”

   牢记从医志向

   唐祖宣从小生活艰苦,摆摊卖水、拾柴火,小学毕业就走向社会的他,啥苦活累活都干。1958年到邓县(今邓州市)街道印刷厂当体力工的时候,他才16岁。

   做事勤快、乐于助人,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让他更“有心”。隔壁诊所缺人手,他常跑去帮忙打扫卫生。一来二去,诊所医生收下他做了药房调剂师。“学医”的机会来了,唐祖宣格外珍惜——经常晚上住在诊所,边值班边啃医书。“那时候想的只是学个‘技术’,能填饱肚子。”

   后来,诊所合并到邓县城关卫生院。孤身一人、生活不便的河南省名老中医周连三忙于坐诊,唐祖宣主动帮他铺床、叠被、洗衣、送饭。时间一长,唐祖宣的关心感动了老中医,周连三收他为徒。在师父指导下,唐祖宣有了要做“大医生”的志向。

   “大医生”怎么做?勤奋。厚厚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近400个药方,唐祖宣一个一个地抄诵、默记,以至烂熟于心,到今天仍能随口背来。之后,无论治病救人还是科研攻关,唐祖宣都牢记“做大医生”的志向,几十年如一日,初衷不改、孜孜不倦。

   从“打扫卫生”到做“大医生”,唐祖宣成果丰硕——创新运用温阳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研制出治疗血栓病的中药新药,至今仍在临床上使用。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

义诊惠及农民

   “气血不足,需要补气血。”一番问诊把脉后,唐祖宣略略思索,写下药方交给病人,字迹颇为工整。

   忙碌一上午,80岁的唐祖宣已有些疲惫,吃饭途中却依然放下碗筷,去接待外地来的陌生病人。“现在事情太多,只能抽空给人看病。但我有两条规矩,第一,病人最重要,只要患者来访,首先看病;第二,治病最要紧,不管有钱没钱,都要给人家药吃。”

   1973年,邓县城关镇居民牛德聚患了“脱疽”,唐祖宣义诊时发现他的一条腿已烂得露骨头,立即给他免费治疗,还发动大家捐款。治好了病的牛德聚十分感激,要把家里仅有的一头奶羊送给他。“你把羊牵回去吧,心意我领了。你保住了腿,有个好身体,比送我啥都强!”唐祖宣说。

   苦孩子出身的唐祖宣对贫苦农民格外有感情。过去,偏远乡村缺医少药,村民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的情况,刺痛了他的心。唐祖宣开始自发前往农村义诊。1988年,他担任邓县中医院院长后,中医院派出义诊小分队去偏远乡村送医送药成为常态,经常周末、节假日,五六个医护人员、一辆医疗车,带上心电图机、B超机、血压器、常用药等就往村里跑。

   “医院自带设备桌椅,吃饭自理,来多少病人就看多少,走时还把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容易啊!”村民们很感动,也很受用。30多年来,邓州市中医院下乡义诊近千次,惠及农民达80万人次,免费送药价值达100多万元。

始终关爱患者

   唐祖宣对待患者的关爱始终如一,并没有因身份的变化而改变。

   2013年,唐祖宣准备坐车进京参加活动。拉开车门的那一刻,“嘀嘀嘀”,手机响起,一位来自贫困乡村的患者辗转几十里找来,要他看病。唐祖宣二话不说,转身回去为患者把脉问诊,脱下患者鞋袜查看病情。工作人员提醒他车要开了,他却说:“车误了,可以坐下一趟。看病耽误了,就会影响病人健康,误不得呀!”他硬是坚持把病看完才走。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唐祖宣组织邓州市中医院职工熬出中药,以最快速度送到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手上,帮助他们增强免疫力。

   如今,耄耋之年的唐祖宣,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培养徒弟和著书立说上。唐祖宣说:“是党培养我成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现在年事已高,希望能通过著书,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传递下去。我现在主要工作除了给病人看病,就是带着徒弟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去年出了30部著作,最终要出到200部。”

   据介绍,唐祖宣组建了专门的学术研究室,同时也一直在招收、培养国内外徒弟,好把技艺传承下去。

   “作为‘国医大师’,唐祖宣有心、有情也有义。”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