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已经对湘潭县花石镇豆腐进行了初步调研。在花石豆腐制作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王新华的邀请下,实践团队于7月10日再次前往王新华的住处参观与探访花石豆腐制作全过程。
凌晨4:00,实践团队便迎着浓雾踏上了探访花石豆腐制作工艺的路程。一路上,镇上房屋被浓雾环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当实践团队到达王新华的住处时,王新华的妻子贺定粮已将浸泡好的黄豆装在篮筐里,准备研磨。看到实践团队的到来,贺定粮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做豆腐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边说着一边开始豆腐制作。
首先,贺定粮将浸泡后的黄豆磨成豆浆,并将豆浆倒入柴火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进行加热,贺定粮说“我们一直坚持用柴火灶煮豆浆,用大锅柴火煮的豆浆会留下很厚的一层糊底,如果用机器做出来的豆腐就没有锅底。”在煮热豆浆的同时,贺定粮在一口大缸里加入一点罗汉山的山泉水,和一些石膏,再用刷子将之混合,她一边忙碌着,一边向大家讲解“这是石膏,在豆浆里加入一点石膏可以让豆腐更好地成型。”贺定粮将烧好的热豆浆倒入这口大缸后,稍等片刻后,待热豆浆变成豆腐花,再将豆腐花倒入木箱格,铺上一层白布,等它冷化成型过后,白豆腐也就做好了。最后,她将做好的白豆腐从木箱格里倒在板子上,再用刀按线路切成三十二块小豆腐。
贺定粮告诉大家“做豆腐是一个苦行业,夏天温度太高,白豆腐容易坏,于是只能多做腊干子,但是腊干子一片才五毛钱,每天起早贪黑,一天下来却只能挣八九十块钱。而且做豆腐啊,也是一个体力活,不管是搅豆浆、提豆浆还是翻豆腐都需要力气,都不像别人说的那么轻松啊……”听到贺定粮的这番话,实践团成员心中都充满了感慨与崇敬。
出来已是六点,雾散了一些。花石豆腐,饱含花石人民这近百年来的智慧,散发着浓郁的花石民间文化的芳香,承载着花石的万千民间故事。如今我国制作手工艺的传承已遭遇困境,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不断地思考,在新时代怎样才能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销售模式更好的结合,并且在保证经济价值的前提下,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制作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地发扬制作工艺的人文精神。